
甘山,再见!
三门峡市作协杨凡主席来电话,说河南省散文学会召开“甘山秋韵”文学笔会,她以东道主的身份,邀我们去参加。接受邀请,我便约了散文作家畅岸和何以岩准备一同赴会。可是,因为手头一些事没有处理完,便告假迟去一天
三门峡市作协杨凡主席来电话,说河南省散文学会召开“甘山秋韵”文学笔会,她以东道主的身份,邀我们去参加。接受邀请,我便约了散文作家畅岸和何以岩准备一同赴会。可是,因为手头一些事没有处理完,便告假迟去一天。第二天黎明,天下起了大雨,整个街道雾蒙蒙的,隐约可以看到地上铺了一层黄色、红色的落叶。我心里一凉,生出一种莫名的哀愁。但想到就要看到迷人的“甘山秋韵”了,心境又一下子豁亮起来。
车子在雨雾中的高速公路上急行,我的思绪也在急速的运转,有关“甘山”的一些资料在我的脑海中翻腾:“甘山(又名干山、常蒸山)矗立于崤山南麓、南瞰伏牛,西临秦岭,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林区面积12万亩,植物近三千种,珍禽异兽百余种。”“甘山四季景色十分诱人。春天万木吐绿,百花竞放,蜂飞蝶舞,莺啼鸟啭;夏天茫茫林海,白云蓝天,山峦叠翠,流水潺潺;秋天万紫千红,层林尽染,丹枫流霞,云海苍山;冬季林披银甲,悬崖冰挂,银装素裹,分外妖饶。”“甘山最美的季节要数金秋,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甘山满山满坡都是红叶,可谓层林尽染,如晚霞、如彩虹、似流丹,似多彩画卷。”啊,现在正是观赏甘山红叶的最佳时间!
两个多小时后,车子到了三门峡市区。一联系才知道,甘山离市区还有几十公里呢。热心的主人冒雨下山,专程到市区来接我们。到甘山有一条专用公路,本来好找,但因为修路,因为下雨,不时出现泥泞的路面,还几次绕行,加之雨雾很大,能见度很差,连熟悉道路的杨主席也不敢肯定走对了没有。我们边走边问,中午12点才到了甘山脚下的西张村镇的庙上村。往南边看,透过雨雾,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大山的轮廓,它就是我们要去的甘山吗?
雨还在下。我们在庙上村的地坑院吃过午饭后,先住了下来,想等雨住了再上山。
陕县的地坑院很有名,现在已形成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对于地坑院,我并不陌生。在我的家乡渭北高原,以前就有好多这样的建筑,只是我们叫它“下地窑”罢了。我们村,当时就有四个。小时候,我们常到已不住人的窑里去玩,去“打仗”。三伏天里,劳动回来的大人们,中午都来这里乘凉,几个窑洞里,人睡得满满的。睡得正香时,有人来叫家长或孩子吃饭,他们都是懒洋洋的不想起来,对凉爽的窑洞恋恋不舍。到了地坑院,我似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孩提时代。甘山之行,使我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雨一直在下。等啊,等啊,雨还是不停地下。等啊,等啊,没有等到雨住,却等回来了在山上开会的作家们。上山看红叶,看来是没有希望了。
雨下得很大,气温下降了不少,有了初冬的感觉。虽然来的时候就加了衣服,但仍然感到丝丝的寒意。豫西的地坑院,它“冬暖夏凉”的特点让我们有了一次真切的体验。地下的窑洞里温暖如春,给互相交流的作家们提供了一个十分温馨的环境。晚上,睡在暖和的土炕上,我做了一个梦:在林木茂盛的甘山森林公园里,我沿着通幽的曲径走向大山的深处。我的眼前是满山遍野的红叶,我的耳旁是欢乐的百鸟的鸣叫。路边是叫不上名字的奇花异草,身旁是伴我前行的潺潺流水。上了耸姿雄威的甘山主峰,举目眺望,万千景色尽收眼底。啊,我看到了张汴原如画的秋景,看到了三门峡市林立的高楼,看到了九曲黄河上的“高峡平湖”,看到了湖边翩翩起舞的白天鹅……
第二天,天晴了,万里无云,阳光灿烂,不远处的甘山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因为会议已定的安排,我遗憾地和还没有亲近的甘山告别了。在离去的车子里,我一次次回过头去,看着甘山渐行渐远的影子,一直到它在我的视线中消失。一时间,我有些怅然,不到甘山心不甘啊!想起刚才主人的话,“欢迎下次再来!”我又感到释然。是啊,下次有机会再来,我一定要深入甘山,细细地品味甘山。我再一次回过头,向着甘山的方向,在心里默默地说:“甘山,再见!”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