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烘篮子
过去,在我们农村,冬天取暖的设备很简单,也很简陋,它就是“烘篮子”,也叫“火钵子”。烘篮子是用陶土做的,圆圆的如一个钵子,不同的是它有一个把,可以提着。天冷的时候,就把火钵里放一些锯末,或麦、稻等谷物
过去,在我们农村,冬天取暖的设备很简单,也很简陋,它就是“烘篮子”,也叫“火钵子”。烘篮子是用陶土做的,圆圆的如一个钵子,不同的是它有一个把,可以提着。天冷的时候,就把火钵里放一些锯末,或麦、稻等谷物壳、渣,或火堂里剩下来的碎柴草,把它压紧,然后从灶堂里把已经烧过的但还没有完全燃烧的柴火撮入火钵里,盖在柴草的上面,让它慢慢地往里烧,火钵的上面和周围就有了热气,人们就用此来取暖。手冷了,可以放在上面烘一烘,脚冷了,可以把脚踩在烘篮子上面,身上冷的时候,人们先坐下来,把烘篮子放在两腿间,把衣服盖在烘篮子上面,双手捧住烘篮子,既暖和了身子,又暖和了双手。也有不小心烧着棉衣的时候。当闻到一股棉臭味时,就赶紧寻找是哪儿被烧了,把它捏熄。晚上,睡觉前,觉得被窝冷,不敢入睡时,还可以先把烘篮子放入被窝里烘一烘,待被窝烘热了再入睡,十分方便。每到冬天,农村的农活少了,又因天气冷了不适合在地里干活,大部分农民在家里闲着,这时,人们就提着一个烘篮子到邻居闲聊,嘴里说着话,手脚不停地换起来烘,既暖和了身子,又打发了时间。特别是老年人,身体本来就血脉不活,又没有多少活干,更觉得冷,烘篮子就成了老年人过冬不可缺少的取暖工具。
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大人们怕小孩冷,早上就撮一个烘篮子让孩子们带到学校里去。上课时,两脚踩在烘篮子上面,脚和腿就暖和了,手冷了,就把烘篮子提起来,放在两腿之间,用衣服盖着,两只手放上去烘,既暖和了双手,也暖和了身子,这样交替的烘,身子觉得暖和极了。但有时不小心,一脚将烘篮子踩翻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一股乌烟腾空而起,顿时布满了教室,影响了同学们上课的注意力,这时候老师是要批评一下地说:“怎么搞的?”
放学的时候,有时发现路边上,或是菜园的篱笆上,或者是树枝上有鹅眉豆角子,或者是柴草堆里有包谷、黄豆角、花生角等,就把它摘下来,剥出米,将它放在烘篮子里烤,当烘篮子里发出爆炸声时,就认为是烧熟了,立即把它扒出来吃,顿时香气四溢。有时候,谷物多的时候,就用装过雪花膏的空盒子装着,把盒子埋在烘篮子里,烤一会儿后取出来,打开盒子,散发出一股香气,放在嘴里时候,觉得好吃极了。这样往往把烘篮子盘熄。因为这样做,往往是在放学的时候,这时烘篮子对孩子来讲,已经作用不大了。
烘篮子有大的,也有小的。小的供人们随身带着取暖。大的一般有一个三根脚的把,不适宜携带,一般是放在家里取暖的。使用这种大的,一般是家里有小孩,天气不好时,小孩爱尿床,尿裤,尿湿了的衣裤、被子、尿片就用它来烤干。烘篮子放在家里,还可以提升室内的温度,便于有小孩的家庭取暖。
烘篮子除了有用陶土做的以外,还有用铜做的。铜烘篮子价钱较贵,一般家庭是买不起的。使用铜烘篮子的一般是比较富裕的家庭。铜烘篮子一般较小,轻便,且精致,又不易摔破。铜烘篮子上面有一个盖子,万一踩翻了,里面的火是泼不出来,比较安全。铜烘篮子也有把,把可以折叠。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