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蒙顶山之缘
一引子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茶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一门治病的良药。《本草纲目》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
一引子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茶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一门治病的良药。《本草纲目》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近代医学也证实:茶能解渴、提神、消食、利尿及止泻,有兴奋、强心、利尿、收敛、杀菌消炎的作用。人们常说:“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真是好个蒙顶山啊!
二初上蒙顶山
蒙顶山,在四川名山县,以盛产茶叶闻名。
初闻名山县之名是在1980年夏天,缘起自我大哥的恋爱对象(我的准大嫂)是名山县人。从与大嫂接触那时起,我便晓得名山方言中的“阿哥、阿妈、年逝个、塞方、一个们……”之意,也知道了名山新店一带“女儿湫一对田”的传说。
至于初上蒙顶山,那是在1988年的国庆节,我有幸被雅师高一级同县的师兄姐之邀,和本级同县的同窗与他们一道步行登蒙顶山,沿途徒步拾级弯曲而上,一路欢歌笑语,好不惬意!至蒙顶山之巅,我们于雾里欣赏茶祖陆羽和玉女雕塑,审视七株皇茶树之神韵,品读红军之碑林文献,细细体会天梯之险峻……晚归时于蒙顶山茶园管理处出资人民币4元8角买得“蒙顶山”牌100克装一级花荼一盒,到放寒假回家时当作礼品送给父亲,久喝瓦屋山老叶粗茶的父亲赞叹道:“隔着包装盒就能闻到其茶味喷香之气扑鼻,好安逸的茶哟!”这是我对蒙顶山的最初印象,父亲仙逝离我而去已经13年了,他对蒙顶山茶的评价距今已有23年了,想起父亲也就想起蒙顶山茶和23年前的第一次蒙顶山之行。
三又上蒙顶山
1989年10月28日下午放学,由于心血来潮,突发奇想,我邀约了同班的两个师弟,背了一床毯子和三个馒头,身上只穿了一套蓝色运动服,三人共带了11.8元人民币,徒步沿雅安陇西小路登蒙顶山,不慎于途中遗失了那张“大团结”——10元,到山顶后才发现只剩下1.8元。我们到达山顶已经是晚上7时,俯视蒙顶山下的万家灯火,秋风一起,凉爽之至,特别安逸。虽然天色已晚,但是正在修建蒙顶山盘山公路的人们还是干得热火朝天,暮霭中的蒙顶山好神秘哟!我与同伴玩耍至晚8:30时,寒意乍起,于是我们下至半山腰准备餐风宿露于一处石碑之下,不幸天公不作美,降下小雨,我们三人是又冷又饿,只得沿尚未铺好的蒙顶山盘山公路一路摸黑狂奔至名山县车站,无钱食宿,只得蜷缩在名山车站候车室,于晚上11时还被名山县夜间值勤巡警盘查,幸得带有学生证无事,在名山车站候车室又呆又傻又憨又苦地熬到天亮,三人之状极为狼狈,然后乘车返回雅安。所以,二上蒙顶山的滋味至今记忆犹新。那时蒙顶山的交通变化得已经与我初上蒙顶山时迥然不同,较宽阔的碎石公路正在修建之中,蒙顶山人正在等待开发的希冀之中,我也正在不断成长之中,记忆中二上蒙顶山的感觉总也挥之不去,想想,总有一种苦涩的甜美常留于心间。
四再上蒙顶山
2011年8月13日,我们雅安师范学校88级2班纪念毕业20周年同学会在水墨上里古镇召开,至晚间,大家难却名山县籍同学们的盛情邀请,决定于8月14日转站至蒙顶山。14日上午9时出发,我搭乘芦山县籍同学的“巡洋舰”牌摩托车,从雨城区上里古镇一路饱览沿途旖旎风光,好不惬意!尤其是自名山城西的蒙顶山于108国道路边山门牌坊至蒙顶山之巅,感觉更是深刻:早已硬化路面的蒙顶山盘山公路如九曲回肠穿行于隐藏在路两侧林荫下的各种类别的茶厂、茶馆、农家乐、旅店、宾馆、商店、农居,各具特色,在阳光下光彩夺目,好生令人羡慕,面对正处于大力开发中的享誉中外的茶乡蒙顶山,我的感觉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风景这边独好!”我的诗兴也被这美景挑逗起来了,写了四句:“蒙顶山韵映金乌,巡洋代步风呼呼。百转千回途苍翠,洪泉山庄尽兴无?”这种心境与今天清晨我在水墨上里贤享居的感受:“上里秋雨伴蝉鸣,廿年相聚叙别情。感味过往多少事,慨叹不惑已半生。”是迥然不同的,多情的蒙顶山——好美的山景啊,也正如热情洋溢的名山人,不仅勤劳朴实,而且智慧、开放!蒙顶山——你是改革开放中热情好客的茶乡人民的梦幻化身!三上蒙顶山,我真是不虚此行。
五尾声
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写了一首《一字至七字诗·茶》,不仅体裁新颖,更在诗中赋予了茶的神韵,转录于此,供大家欣赏。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在众多咏茶诗中,形式奇特者要数唐代诗人元稹的《一言至七言诗》(也称一七体,又称“宝塔诗”):宝塔诗就是从塔顶读,依次读下层即可,又无其他回文之类的联意。这首诗是一首宝塔形送别诗,因为白居易要升任东都洛阳,作者与王起诸公举行欢送会。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咏物诗,标题限用一个字。白居易本人也当场写了一首《竹》诗作答。《茶》诗作者从自然可见的茶叶外形描写起,生发到茶道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态,从茶自身视角以拟人化手法写它与外界关系:“香叶嫩芽”又专爱与“诗客僧家”为伴,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碾雕”与“罗织”则写茶叶的炒制与筛选步骤,“铫煎”与“碗转”两句,写出“铫子”煮茶、用“碗”转动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尘花之类。末四句是全诗题旨所在,“夜后”与“晨前”说茶与晨昏相伴,与朝霞明月相处,夸张手法运用恰到好处。
我是个育人教书之人,面对古老先贤与当今前辈们对蒙顶山的诸多评述及其日新月异的变化而神韵不改,我与蒙顶山真是有缘,那就让我与蒙顶山缘源不断,与《蒙顶山》也缘源不断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