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渡百家宴

中渡百家宴

着肉散文2025-07-11 15:15:09
农历五月二十八是广西鹿寨县中渡镇城隍庙的庙会节。据说,庙会除了按时辰给城隍爷上高香乞福保佑、观看舞龙、舞狮、城隍爷巡游表演外,还有一出重头大戏就是百家宴。前几天得知这个消息后,便和身边的十多个好友结伴
农历五月二十八是广西鹿寨县中渡镇城隍庙的庙会节。据说,庙会除了按时辰给城隍爷上高香乞福保佑、观看舞龙、舞狮、城隍爷巡游表演外,还有一出重头大戏就是百家宴。前几天得知这个消息后,便和身边的十多个好友结伴而行,亲自驾车到百公里外的中渡古镇去感受那里浓浓的民俗气氛。今年中渡的百家宴是改革开放后,恢复地方庙会民俗活动的第五个年头,很多人还不知道它的来历呢,在此,允许我给大家简单说一说,城隍庙会的一些来历。
相传在清朝光绪10年,北京城内太和殿失火,中渡城隍前往救火,天空出现“鹰山城隍”灯笼一对。火灭后,光绪皇帝念其救火有功,遂赐木匾一块挂入中渡城隍庙内,匾上刻有玉玺龙头。后来人们将城隍爷视为保吉祥平安之神,为纪念城隍爷,世代中渡人民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都自发起来,举行盛大庆典活动。是日,鞭炮齐鸣,鼓锣喧天,龙狮并舞,腰鼓、秧歌环城游乡,抡花炮、夺奖屏、唱桂戏,各地武馆前来表演武术,活动期长达10日之久,文化娱乐氛围极为浓厚。
场面最为宏大的属“百家宴”,宴席前,大家一起动手,以古城内的东、南、西、北四条街道为场地,在街道上摆起一长串桌子,一张紧挨一张地放在那里,成为一张张长长的餐台。各家各户将每家做的几道最好的菜献上酒桌,全城人一起品尝,款待客人。宴席正式开始前,还要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向在座的人宣讲村规民约。他们希望通过这个仪式教育村子里的人团结一心,遵守村规民约,使村子越来越兴旺。在“百家宴”上,不仅能喝到香醇的米酒,还可以品到很有特色的家常菜。由于这个宴席集百家之长,所以就叫“百家宴”。从此,中渡人民每年在举行“五·二八”活动时,都会设“百家宴”,作为街民团聚,款待乡亲、客人的最隆重的仪式。
由于往年参加庙会的人比较多,出于安全考虑,今年,组委会采取了抽签分时段决定上香时辰的办法,我们所在的那个屯抽得了在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早上七点入庙上香的时段。尽管时间是在早晨七点钟入庙上香,可心情激动的村民们,却按耐不住那节日的气氛,几乎是切夜不瞑。在中渡古镇里,自凌晨起就有抽中签的村屯组队按时辰入庙上高香了。整个夜里,一队接着一队,抬着贡品,舞狮的、舞龙的,敲锣打鼓,放着鞭炮,在镇上沿着街道的四个城门,巡回游街。我是在凌晨五点钟就被喧闹的锣鼓吵醒的,那时,天色刚朦朦亮,本屯的村民就忙碌起来了。烧水的、杀猪的、准备贡品的、敲锣的、舞狮的、耍大脸的等等,各司其责,按部就班的开始了。从我们所在的村屯到城隍庙约一里地远,所以,在六点半钟就开始出发了,跟随在游行的队列里,随着喧天的锣鼓声,心里一直是好奇的,十分高兴。
从城隍庙看舞狮表演,上完高香,沿街游行后,最为隆重的百家宴席也拉开了准备工作的序幕。这时,我看到别的组队已经开始摆上十多口大铁锅,生火烧水。百家宴以古镇上的东南西北四条街为主线,其它各村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由屯委牵头组织定点集中聚餐。在我看到的百家宴中,以东街最为壮观,整个圩场里,百张餐桌,一张紧挨一张,锅碗瓢盆,摆放得井井有序。切菜的、炒菜的、烧火的、舀汤的、传菜的,每个环节都做得有条不紊,餐桌上的男女老少不管是街坊邻里还是远方亲朋都吃得津津有味,乐其融融。在百家宴上,尤为让人感动的是那两桌男女寿星们,他们的年纪都在八十岁以上,尽管牙齿不方便,但吃起来个个满脸喜悦,幸福洋溢。一个忙碌得满头大汗的大伯告诉我:他们所有参与做宴席的人都是义务的,没有工钱,完全是自发的,活动的经费也是自愿筹集的,有钱的多给些,困难的少出些,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大家感受节日的快乐,感受邻里的亲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从中渡百家宴回来的路上,朋友们满脸都是乡村民俗的喜悦,满嘴都是浓郁风情的气味。百家宴实在是太美了,她美在一个“和”字,让大家感受到一种社会祥和的气氛,感受到一种家庭亲和的相聚,感受到一种民间文化暖和的风向,同时,也是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举国上下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