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世界,炽情对人生

冷眼看世界,炽情对人生

醉貌杂文2025-07-18 17:11:07
在袁江先生的几个画集里流连,喜欢这样纯净的画境。一幅又一幅的玩味。想起前几日在袁江博客里的留言“冷眼看世界,炽情对人生”,先生的画就是这样。冷峻劲健焦骨清傲的山峰上,沷洒点染着浓艳的色彩如同燃烧起无数
在袁江先生的几个画集里流连,喜欢这样纯净的画境。一幅又一幅的玩味。想起前几日在袁江博客里的留言“冷眼看世界,炽情对人生”,先生的画就是这样。冷峻劲健焦骨清傲的山峰上,沷洒点染着浓艳的色彩如同燃烧起无数的火焰,这火焰在焦渴的血脉里熊熊燃烧,锐不可挡,冷峻的骨髓里潜藏着澎湃的激情,那是一颗不甘寂寞之心。
《自然为师》一画中、纯用方劲的墨线刻画山之轮廓,筋骨全露,山石赤裸着历经岁月磨洗的身躯,沧桑毕现,但那股傲然之气却丝毫未损,如同老梅干苍劲而有力度。在山石间用朱色点染出连绵的竖笔苔点,似满山秋红花欲燃,细看去又分明是燎原之火正在烈烈的燃烧。在焦墨山水的冷峻里,融入这艳彩的热烈,产生出无尽的意味。在冷极热极的强烈对比中,折射出不甘命运摆布的强烈自我意识和对生命的炽爱。
觉得无法用文字描绘出我的感受,很多时候感觉到文字的无能,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好,喜欢。《醉夕阳》一画中先生笔法又变,用尖峭的山峰表现心绪,层层叠叠山恋劲峰向远处延伸,仿佛是大海里掀起的惊涛骇浪,墨色浓重的峰尖又如同一朵黑色的火苗,给视觉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在此起彼伏的层恋里,在灼灼的艳色里,隐隐感觉有一种默默地抗争。看《高山流水》中一座高耸的峰峦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中心位置,在虚白处泼洒出几道艳红,如同刮过的几阵劲风,巍巍的山峰却是岿然不动,保持着傲然的姿态。这大概是画者心灵的写照,不为外界力量所动摇的志意。
随着深入的品赏,觉得先生在墨彩的表现手法上不断的思索求新,追求一种时变时新又不离情衷的笔意画境。《饮酒高歌月弄琴》一图,焦墨的山形已成次要位置,只占左下方很少的空间,而从右上方倾泻而下的是炽热的熔岩,是沉埋千万年之后,勃然喷发的火山。那惊心动魄的艳彩,完全攫住了人心,震撼于这样的一种气度,谁敢任意泼洒这样的浓艳之色。袁江他敢。更精彩的是那几株青色的树,唯有这向右倾斜的树能压得住向左流泻奔腾的山势,也唯有这青色能压得住这艳彩,使画面动静相谐,向左和向右的两股势相互抗衡,画面在袁先生笔下放得开收得住。我又要暗自称好,说喜欢,在这些画幅面前我心中只剩这两个苍白的字眼。
在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的浸润下,袁江的画呈现一派古雅蕴藉的景象。在内心澎湃激情的激荡下,袁江的画又有着一种横空的大气。
《天地一仙翁》中那一片色彩凌空而下,不凝不滞,如此大胆泼辣的表现手法,没有力挽狂澜的气度,如何使得。在此幅画中,袁江几乎舍弃了所有的山形轮廓,只剩下一片青红的艳色。山形在似有似无之间,得意而忘形,遗貌而取神,在这一片青红的混沌中,一拄杖的仙翁,独立于天地之间,有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宏阔境象。
《梦中之山》一幅,手法又换,近处用焦墨画出几棵简约苍古的树,中远处之山形虚灵缥缈,似有若无,令人浮想联翩,或许这便是仙人居住的蓬莱,瀛洲,是我们追寻的理想所在。正思想间,这山又飘开去,仿佛随时会幻化成一片虚空。飘忽不定的感觉,心神也随之摇曳,不知所之。此画将一种用语言难于表述的如梦似幻、若隐若现的感觉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用山水这一传统的题材表现一种变幻,以静态之山表现一种流动变幻。感觉那一片山会随时化去,就象一个梦随时会醒来。
袁江曾在我博客留言说,心境即画境。他真的做到了,在品赏画的过程中,从画面表达的气韵中,我时时看到的是他的心境,苍健雄浑,应了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气象。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