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夜说明史之万历首辅张居正(一)

明夜说明史之万历首辅张居正(一)

配军杂文2025-07-29 04:19:21
《明朝那些事儿》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句话使我震撼: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最优秀的内阁首辅,这真是一句极高的评价。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觉,新颖的写法描写了
《明朝那些事儿》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句话使我震撼: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最优秀的内阁首辅,这真是一句极高的评价。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觉,新颖的写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这其中不缺乏一流的政治家,干练的内阁首辅。我们在回归历史,会发现明代的朝廷,已将传统的封建政治达到了极致,明代的政治家,都是很成熟的,明代的内阁首辅更是这些人中的极品。所以能把张居正说成是这些人中最杰出,最优秀,确实是后人对他很大的肯定。
如果熟悉明代政坛的斗争,我们会为这些文人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而感到恐惧,,而更多的是佩服他们超人的政治智慧。明代的首辅似乎没有前朝宰相的威严,他们在名义上只是皇帝的秘书,却在帝国某一时间段,他们可以操纵整个帝国。仔细阅读明史时,就会发现明代大多的皇帝是不问实际政事的,但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使我们叹之。作家在分析明代政治时,提到明朝一个将儒家文明推向极致的王朝,一个严格遵循儒家行为规范的王朝。这样一个儒家体制的帝国,他的统治权很容易落到了文人的手里,而文人办事又是以文字纸张为工具,这样这个王朝的运行又是一个以文牍为纽带的,是一个规范的,有程序的政治体系。
张居正是科举时代的一个人才,在官场上他是一个幸运儿,他没有像他老师徐阶那样被发配到荒凉之地当一推官,相反,在徐阶的保护下使他避开了当时的政治漩涡。在徐阶扳倒严嵩继任首辅时对张居正加以重用。尤其在嘉靖驾崩的那夜,首辅徐阶避开了内阁成员,召时为翰林学士五品官的张居正与他起草了那份极为重要的遗诏。在隆庆年间张居正进入了内阁,后来在高拱任首辅期间成为了次辅,就在这期间有了《陈六事疏》的奏本,在省议论、振纪纲、重沼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当时的朝廷穆宗是软弱的,精明强干的高拱是自信的,因此,张居正的方案没有被采纳。但隆庆年间,张居正在为巩固国防上做出了贡献,尤其在对鞑靼的政策上,采用边抚边打,很是有成效。但张居正的功名并不是这时建立的,这时的他只能在高拱的内阁里小心翼翼的做人。
然而,转机的机会还是有的。在张居正进入内阁的第六个年头,那位常年多病性格软弱的穆宗死了。这位皇帝是不幸的,先是皇子,活在父亲世宗的阴影中,一直没有太子的名义,整日提心吊胆。父亲死了,自己做了皇帝,却只有六年的天子生涯。这位隆庆皇帝是宽厚的,把指着他父亲鼻子骂的那个人都赦免,海瑞又开始了他的官员楷模形象。但这位皇帝又是幸运的,先是徐阶,后是高拱,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最优秀的治世能臣,他拥有了那个时代最豪华的士大夫阵容。这些人把天下打理的井井有条,更为以后的万历新政奠定了基础。
穆宗死后,太子只有十岁,那位美貌的皇贵妃不过才二十多岁。首辅高拱自持先皇的老师,又是托孤辅臣,总揽着国家事务。在内廷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在某种程度上和高拱又是政治盟友,这就是当时朝廷的政治形态。所以在穆宗死后的那段日子,最忙的是这位内阁首辅高拱。这短短的几天,对于后世研究明史的历史家,学者似乎有浓厚的兴趣。这几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学界也是众说莫谈。总之是张居正取代了高拱成为内阁首辅,冯保接替孟冲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而那位皇贵妃也在儿子登基不久成为了慈圣皇太后,真是皆大欢喜。说起冯保,在那个普遍文盲宦官的群体里,说他识文断字都是小瞧了,史书记载这位冯保多才多艺,能吟诗作曲,还擅长书画,很是奇特。隆庆年间,冯保在内廷可以说是老资历了,然而当时的实际掌权者高拱先是让帮助他走上的首辅位的陈洪为掌印太监,后又让孟冲继任。所以这位老资历冯保很是不甘心,一直怀恨高拱。说他后来看准次辅的张居正,要与其扳倒高拱,便有了张居正与冯保勾结,赶走了高拱,自己坐上首辅位的篇章。好了,我们也不管这些了,张居正的成就当上了首辅,但在明代的百位首辅中,这时的他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有的人,他的功名以治世有方而被后人所敬仰,有的人,以他的清廉,品德而成为了封建时代的楷模,有的人,用奸佞求荣为后世万人唾骂。其实这些人在历史悠久的我国,可以说是代代皆有,朝朝不乏,而有些人,即使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也是屈指可数的。他们身为人臣,有匡济天下的胸怀,在锦衣玉食中却有以拯救苍生的抱负,在为人臣权力达到了顶峰,他们却还要改革,不惜丢掉功名,甚至性命。这些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是指得后人为他著书立说,他们的功名是永垂不朽的。张居正便是这类人的杰出代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