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原来只需放下

远方,原来只需放下

日新月异散文2025-04-27 15:47:09
很久很久了,我总是从心底不由自主涌上一种渴望:想走出自己生活的圈子,到远方去。我在想面临远方美好得让人心醉的大自然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无忧的体会忘我情怀?面临未知的下一段旅程因为充满无限可能是不是就可以全
很久很久了,我总是从心底不由自主涌上一种渴望:想走出自己生活的圈子,到远方去。我在想面临远方美好得让人心醉的大自然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无忧的体会忘我情怀?面临未知的下一段旅程因为充满无限可能是不是就可以全身心经历一个又一个奇遇?
即使身边几乎没有谁真正在乎我的喜怒哀乐,我依然希望偶尔能避开一下那些不经意瞟过的眼神。
闲人闲话闲事,总闲不下的是自己的心。
你说我是自我放逐也好,自我逃避也罢。反正基于这样的理由我总是希望去远方找一找自己心中的圣地。
行走,不断的行走……就像一个无挂无碍的行者一样。
不断的在远方寻找美景,寻找奇迹。
对于一直经济无以自立的少年的我,去远方旅行是很奢侈的想法。
对于一心只为生存的青年的我,旅行仍然很不现实。
因为出门旅行不仅需要物力,体力同时还需要勇气,要达成这些必备条件真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一直以来我只是在想象中憧憬着神秘的远方。
有时我又想:一个无家可归的人空对着美景伤感的唱着“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这样的行走应该不是真正的旅行,而只是浪迹天涯。因为无论走多远,都无人挂念,无人分享,心中会是何等的苍凉悲壮。
因此,旅行还要有一个无私友好的同路人,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这个同路人正是那个一心爱着我的人。真正的旅行应该选择和家人同去,这样的旅行才会充满无限乐趣。即使只有一个人外出旅游也应该有翘首盼你归来的亲人的等待,这样的旅行才会饶有兴致。
于是,我应该首先寻找我心中的爱人,只为那个去远方的梦想。
自然,我找到了我的爱人。
原以为我们可以选择旅游结婚,因为需要尊重老人们的意愿在老家举行仪式,我不得不放弃了去远方旅行。
结婚后,现实问题接踵而至:调动需要钱,买房子需要钱,治病需要钱,带小孩需要钱……
我几乎忘了我那个关于远方的情结。
偶尔想起来时我还找了一个自欺欺人的理由:远方有什么?别人把我这里也称为远方啊,不过因为未知略显神秘罢了,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用心欣赏身边的美景。
可是不管远方有什么,去了,看了,体验了才知道有什么样的感觉啊。
无不遗憾时我还是忍不住在爱人面前絮絮叨叨:真想一家人出去走走,我的母亲马上七十了(老人满七十岁出门旅行都需要健康证),又有退休工资,强烈渴望去坐坐飞机,亲眼看一下中国首都北京,见见大海,一直苦于没人陪同;正好我们的儿子也四岁了,也可以出门长长见识……
在我不停的唠叨下爱人终于把去远方旅行提上日程。
在网上联系了很多家旅行社,看了很多条路线,最终确定走北京——天津——北戴河这条旅游路线。
我们对照着旅行社里提供的价格看存折上的钱,只要不欠债,即使没有余钱也要一起出门转转的意向开始坚定下来。
考虑到不管到哪里都不熟悉,时间又很短,一路又是老人又是小孩,而我的身体状况又一般,爱人顶着极大的责任和压力。最后我们商量跟团走。
在暑假的某一天,我们出发了!
第一天,我们一起到重庆机场乘飞机。中午两点半,飞机准时起飞。随着飞机上升到空中,很平稳的在云里穿梭,坐在窗口的我开始兴奋起来。视点不同,云呈现出了我在地面从未见过的浩荡。云卷云舒,层层叠叠,一团团一簇簇,各种形状,稍纵即逝。我努力用相机抓拍了很多云彩依然感觉来不及。这就是远方的诱惑,只要是没见过的,没经历过的都会让我流连忘返。
两个小时一晃便过去了。到了北京我们的行程便由一个叫小王的导游统一安排。一起的游客都是像我们一样带着老人小孩,以家为单位,共有六家人。
第二天一早,我们几家人便随着导游乘车到了天安门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我们绕了一大圈,经过了几次检查才有幸瞻仰到毛主席的遗容。还没来得及感慨,又不得不屏住呼吸随着人流走出毛泽东纪念堂。
在天安门广场拍了一会儿照片后,我们跟着导游由天安门进入了故宫。清一色的皇家建筑,游客太多,我一手抓住儿子,一手抓住母亲,紧张的随着人流走马观花,依然来不及感慨皇家的豪迈与奢侈,故宫又游完了。
下午,我们一家选择游览了自费项目国子监。一路上仍然是很慌张的跟着导游快速奔走。除了一些古建筑,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的那些参天大树。不夸张的估计它们恐怕也已经存活了几百上千年,周围的一切都在演示着无常,唯有它们却通过一道道树痕越来越厚重的再现这个城市的底蕴。
第三天,根据行程,我们坐车到了八达岭长城。不巧,天气由晴转阴。我们一家子在长城上边走边拍了一些照片。还没等我们尽兴,天竟然下起了雨。正觉得有点扫兴时,我忽然发现刚刚灰蒙蒙的长城瞬间像是穿上了一件彩衣。原来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游客撑起了各种颜色的伞,穿起了五颜六色的雨衣。我立马兴奋的举起了相机,看着相机里很独特难得的雨中长城,真不知是人在参观长城,还是长城一直伫立在这里等待着参观不同的游客呢?不变的是长城,变化的是游客;不变的是长城的灰色城墙,一直在变的是彩色人流。二者相互映衬,相互妆点,形成了同样的绚烂。这大概是雨中看长城意外的收获了。
第四天,天气晴朗,上午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颐和园。
蓝蓝的天空,绿绿的湖水,参天的古木……美不胜收,心旷神怡。只觉得不枉来此一遭,唯一遗憾的是无论多美的地方,我们甚至没来得及驻足,拍照,我们继续慌慌张张随着导游不停的行走。
下午我们参观了北大校园。当多少文豪笔下的未名湖畔尽收眼底时,我心中涌上了无限感慨:北京大学,中国一流大学,它绝不仅仅是因为校园环境的美丽而出名,关键是它本身的文化底蕴让全中国的莘莘学子无不向往。我和其他母亲一样殷切的问着儿子玮:“这个学校怎么样?”儿子说:“好。”“那你以后到这里来读书吧。”“好。”玮儿轻松应答。看来要送孩子上北大,孩子没有压力,有压力的是父母。但愿这次远行给孩子一点意识上的熏陶,理想的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