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品茶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喝茶是将茶当饮料,解渴;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喝茶是将茶当饮料,解渴;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最高境界茶道,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看来,品茶,茶道是最深奥的,德、敬、清、寂、和、静、怡、真,这八个字是品茶的精髓所在。品茶的效果,关键还是一个“悟”字,茶道很深奥,东西也很少,但是在于一个悟。
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而且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之道。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这两个基本点,在唐人陆羽《茶经》中都明显得到体现。
由于历史的积淀,我国成为世界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饮誉海内外。古往今来,几经演变,我国茶叶品种不断花样翻新。大体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断: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直至形成目前的茶类格局。目前通常见到的有两种分法,即按颜色分和按工艺分。前者分出的茶称为基本茶类,后者分出的称为再加工茶。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加工茶类中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香味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
就说绿茶吧,有蒸青绿茶,用蒸汽杀青而成的绿茶称之为蒸青绿茶。其品质特点是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鲜绿、香清味醇。有炒青绿茶,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三类。长炒青形似眉毛,又称为眉茶。圆炒青外形如颗粒,又称为珠茶。扁炒青又称为扁形茶。长炒青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郁,汤色、叶底黄亮。圆炒青有外形圆紧如珠、香高味浓、耐泡等品质特点。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鲜味醇,如西湖龙井。还有烘青绿茶,烘青绿茶大部分用于窨制各种花茶,称之为茶坯。特点是外形完整稍弯曲、锋苗显露、干色墨绿、香清味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最后是晒青绿茶,晒青绿茶是制紧压茶的原料。如砖茶、沱茶等。
古代诗人的品茶诗不少,如唐代白居易《琴茶》: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又如唐代曹邺《故人寄茶》中所曰: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还是唐代成彦雄在《煎茶》一诗里曰: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读来都朗朗上口,寓意颇深,使人对古代的品茶略知一二。
那么,怎样品茶呢?品茶可用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个字来概括。所谓品茶,往往品的是感觉,并随着季节、环境、与个性的不同而不同。就季节而论,若在春风拂面之际,品一品新茶,吮一口嫩绿悠悠的碧螺春,即有春日晴明的愉悦;夏日炎炎,饮上一杯碧绿生青、满口生香的茉莉茶,身心便有浸泡在绿阴中的感觉;秋高气爽,收获在望,那时最好冲一杯龙井、毛峰,慢慢地咂咂,细细地品品,反反复复地想想,这是一种心境;而在隆冬,泡上一杯铁观音,望着杯中热气氤氲的橘红色茶水,则会从心头弥漫出一股暖融融的情调。
总之,品茶种种,说道甚多,但大体而言,所谓品茶就是感觉。慢慢喝,慢慢品,喝出苦味,品出味道,此乃茶事之极。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