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他乡

梦里他乡

偏特散文2025-05-19 02:09:27
绍兴,我在绍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在这个人口不断流动,时间不断更新的时代里,我已经可以算是个“老绍兴”了。不知道这样说那些河边悠闲看落日、江上凭栏喝早茶的老爷爷老奶奶会不会笑我?笑我就笑我吧,谁叫少年
绍兴,我在绍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在这个人口不断流动,时间不断更新的时代里,我已经可以算是个“老绍兴”了。不知道这样说那些河边悠闲看落日、江上凭栏喝早茶的老爷爷老奶奶会不会笑我?笑我就笑我吧,谁叫少年人总是不知愁,不知道珍惜时光呢!
在这个城市呆了这许久,自己恐怕是呆麻木了,赶紧把记忆翻出来看看。也许在离开这个城市之前我还可以为自己留下些只言片语的纪念。
还记得来这里时心中的期待和向往,还记得想象里的江南水乡。那是月做的桥,那是水铺的路,那是风推的舟,那是木格子的窗。这一切美好的想象更多的带着对悠悠文化深味的崇敬和依恋,似是对童年梦境的找寻,又是对一个陌生之地的探访。这些复杂的感情我现在还能够记得一半,只一半就有足够的珍贵。
跟着求学的大部队来到这座文化古城,它的确让我觉得与众不同。没有华丽的装饰和让人感觉突兀而起的建筑物,有的是白墙黑瓦静谧安宁的院落和不高的商场。我有一种一下子无法适应的感觉,感觉这不是个城市,这像是个乡。对,那两个字跳到我的眼前:“故乡”。对,这是故乡的味道吧!它静静的,小小的,不喧哗,不嬉闹,总有慈祥的老人在等着我的回归,一抹黄昏的夕阳里你还能品出厚厚的暖暖的香味。但对于我这么个有点爱新鲜的年轻人来说,这里似乎有一半与我情投意合,又有一半与我格格不入,是奇怪的感觉。
到了一个城市就得去游玩,这是我的第一个念头。那些带着历史沧桑的古院落,带着神秘传说的青石巷,不是在等待新的解读吗?那些历尽千年风华,依然默默屹立的魂魄不是在寻找新的知音吗?
于是,就有了在石巷里展转着拍老照片的情景。于是,就有了在风则江岸流连写生的快乐。于是,就有了和朋友在东湖坐小乌蓬船的惬意。于是,就有了在鉴湖上来来回回坐游船的贪心。于是,就有了陪着远来的同学穿过青藤道的神秘和担忧。这一件件事情穿起来还真的很有意思,那青色的道,那绿色的藤,那琥珀色的夕阳,那银色的月光,真的喜欢这种矿远宁静的味道,更喜欢这样味道里的遨游。撑把水蓝色的伞在那微雨的天还可以走在湿滑的石板道上,这样的享受最是不能错过的。
没有丁香也不要紧,满目的绿色已可以装点我的每一次独游的时光。这个时候的自己也许可以穿越千年的时光,简单到纯粹到一无所有。但身边又是那些让你感觉瞬间敬畏的凝重的深邃的灵魂。这不是对话先人的痛苦,这是一种找人谈心的切近。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是风雨江南里的匆匆过客?带着对故乡的爱而远离了故乡。而在离开故乡前的记忆中,他们应该也是像我这样不知愁的少年。
绍兴的景不同于杭州的景那般明媚,这景的骨子里就好似带着沉重和忧郁,让我很是猜不透。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而我又对于这些更加迷糊。我只知道这里给我若即若离的感觉,想要走近却又怕被这沉重所拉回往日的记忆里。想要远离又舍不得这“故乡”的味道,难道这就是那字字句句所写的鲁迅笔下的故乡?
若即若离,是雨里的忧愁,是梦里的清醒,是诗里的朦胧,是一江水化不开的厚重的味道。但我有时就希望它能扔掉这重量,给人以清新,给人以洒脱。但我又想,就像一本古书,若是扔掉了它的厚度,它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但我总是希望它能够年轻些再年轻些,至少我希望那慈祥的爷爷奶奶也能微笑着目送过去而拥抱未来。
这亲切的味道,如那时我走过老巷时的一声叮咛,如我在黄酒馆里孩子般地寻觅做酒的方法,如我们在那酒馆里喝的陈陈的黄酒,如我在沈园深处怅惘的凝眸,如晚归时的湖上一缕红色的夕阳、醉了也不知道自己因何而醉。
若即若离,这里依然是他乡。但是我会牢牢记得这梦里的他乡,亲切、熟悉,又让我觉得崇敬和敬畏。它何日能令我完全敞开怀抱去拥抱?或者我何日才能完全地读懂它?不知是何时,但愿在此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