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跋涉的旅人
“对对两行字对两行义;联联万里程联万里情。”为了搜集祖国独有的文化遗产,为了填补湖北民间文化的空白,他离开了心爱的女儿,温馨的家,辞掉了单位办公室主任的头衔,用仅有的四双鞋子,微薄的路费,跑遍了湖北省
“对对两行字对两行义;联联万里程联万里情。”为了搜集祖国独有的文化遗产,为了填补湖北民间文化的空白,他离开了心爱的女儿,温馨的家,辞掉了单位办公室主任的头衔,用仅有的四双鞋子,微薄的路费,跑遍了湖北省的86个地、市、州、县,在楹联的王国里苦苦寻觅着……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露为霜。”在这个深秋时节,别妻离子的他毅然踏上了搜寻楹联的旅程。眼前,黄叶飘飘;耳畔,秋风瑟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不畏寒风,不惧荆棘,在陡峭的悬崖绝壁间攀登,在阴冷的深山密林里穿行。夜深了,饥渴难耐的他不得不停下疲惫的脚步,倚着一棵稍粗的大树歇息,抬头仰望天空,只有零星点点。忽然一阵阴风袭过,似乎带来了不祥的征兆。眼前飘落两三点雨,耳畔传来“嗤——嗤——嗤”的声音,他猛烈觉醒,必是大别山的毒蛇来寻觅食物了。想到此,他赶紧站起身,收拾好行装继续前行。
茫茫黑夜仍然有他独行的身影,阵阵秋风依旧有他疲惫的叹息。脚走烂了,钱花光了,人也走累了。可就在他感到生命毫无希望时,他看到了不远处一点微弱的灯光。他想,有灯光的地方一定有人家,于是,他重新抬脚,一步一步地摸索着前进。李时珍采药时的芒鞋给他带来了力量,闻一多故居里的红烛给他送来了光芒,终于,他找到了这户在黑夜里燃着灯光的人家。轻轻地敲响门,迎接他的是一位白发苍苍、年迈力衰的老妇。待告知自己的来龙去脉后,老妇人不仅热情地招待他,留他住宿,而且还为他搜肠刮肚地回忆尽可能多的楹联,这使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芒鞋红烛,历尽苍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又在楹联的王国里苦苦寻觅了。枣阳白水寺、黄梅五祖寺的晨钟多少次在他耳边回晌,黄陂木兰山、谷城承恩寺的暮鼓几回回在他梦里震荡,为了搜集楹联,抢救国宝,他拜访过武当山的道长,玉泉寺的僧人;访问过土家吊角楼里的乡贤、幕阜山的老塾师,跟一位历经坎坷的学究钻密林、攀山崖、寻残碑、觅古庙,随一位清江河畔的苗家婆婆访乡贤、寻宿儒。四双鞋子,四万里的行程,他的足迹踏遍了湖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正如他所言:“移步换形尽风光,只见山阴道上,花柳无私,本自应接不暇,却要齐收眼底;寻幽探胜皆学问,请看联语楹间,龙蛇交舞,不管年代多远,任我摄入囊中。”
待他将所获楹联尽摄囊中安全归家后,询问他下落的电报,打听他行踪的信件,一扎扎、一包包飞来,前来采访的新闻战士络绎不绝,但他们可曾想到,这位为“抢救国宝,振兴联艺”而不惜不切代价的主人翁已经身无分文、家无粒米、债台高筑,妻子、女儿离他远去,生命正濒临绝境……
这仅仅是一间书山联海的斗室,没有温暖、没有食物,有的只是刺骨的寒冷和饥饿。夜色阑珊之际,躺在病榻上的他咳嗽不止,关节炎——几年来风餐露宿的见证折磨得他咬牙切齿。忽然,一口带咸味的唾沫落在地上——血!窗外,雪花依旧飘飘洒洒的降落下来,隐没了远处的青山,近处的高楼,也堆满了他家的阳台,遮住了迷濛的双眼。他想到了死。
然而,雪雾中几点星光将他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他想起了李时珍采药时的芒鞋、闻一多故居里的红烛,想到自己没有死于大别山的毒蛇之口,没有被荆山的山洪冲走,也没有从武陵山的悬崖上摔下来,巫山的塌方、大巴山的撞车都能使他幸免,他决定活下去。
冬雪过去,春风拂来。中国的楹联文化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春天,《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江汉早报》、《湖北青年》、《山西对联》、河南《青年导报》以及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电视台等外多家报刊、电视台相继报道了他的行动,由他编注的《湖北名胜楹联》和《沙市名胜楹联》分别出版。如今,“楹联冷”已变为“楹联热”,然而往后的路怎样走,他依旧在苦苦思索着……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青春劫
下一篇:用快乐打底生命的颜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