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副精神笔一支——记书法家毛善力

全副精神笔一支——记书法家毛善力

标奬杂文2025-04-27 23:07:21
毛善力,是近代杰出艺术大家李叔同--弘一大师书法艺术的传人,是江山近现代著名书法篆刻家。毛善力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三月二十七日,谱名世根,字善力排行卓字四百三十八。师从弘一大师后,大师赐
毛善力,是近代杰出艺术大家李叔同--弘一大师书法艺术的传人,是江山近现代著名书法篆刻家。

毛善力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三月二十七日,谱名世根,字善力排行卓字四百三十八。师从弘一大师后,大师赐名“慈”,字“慈根”;因家居城西后圳,地近西山梅泉,又自号梅泉居士;书作上不同时期又别署胤士、龙厂、慈翁、力翁等。

毛善力世居城内,谱属邑前毛氏,其祖讳崇寿,字康衢,号宏轩。谱载“登仕郎”,虽非官职,亦是书香门第;其父讳景进,字咏鹏,乃其祖长子。读书而外,又喜习武,系前清武监生。监生者,是在国家于京城举办的学堂内读书肄业者的称谓,想武监生亦可比照视之。景进娶妻周氏,生三女无男,螟蛉一子,名世喜。善力兄弟皆副室龚氏所出,连同世喜长兄,善力排行老三,兄世昌、弟世美,另有两姐妹素英、素球。

毛善力自幼聪慧,承庭训,少年时代即喜文墨,尤好书法篆刻。为因家道清贫,自中山小学高小毕业后,14岁即辍学谋生。初到清湖“恒聚米行”当学徒,工余却仍热衷于写字刻印,常年临池不辍,乐此不疲,书法名声初露头角,尝得时人好评,因而学徒期未满,即被当年清湖镇聘为统捐局文书,凭着自己的文才书法得以初次立足社会。二年以后,又得其同房叔祖毛云鹏赏识,聘为家庭教师。

毛云鹏是当年江山社会绅栋和知名贤达,1906年即任江山中学堂首任堂长,是邑内新学创办的奠基人;辛亥革命后又当选为浙江省议会议员。毛云鹏家藏书籍甚是丰硕,善力在如此家庭执教,自然如鱼得水,西席之余,即浸润于书海当中。善力因是云鹏的族孙关系,云鹏也有心提契,于是尽得阅读方便。由此善力眼界初开,国学根基得以初奠。

1922年,善力21岁,又得族祖云鹏推介,进衢州省立第八师范学校任教务员。以一介高小毕业的身资,弱冠之年即到堂堂省立师范学校任职教务,自然是风光与得意之举,由此亦可见毛善力当年的学力与胆识。

1923年10月,弘一法师为助理缘务,由衢州北门外莲花寺移锡城内大中祥符寺,祥符寺恰与省立八师临近。大师平日持斋,爱以豆沙饼佐餐。一次偶见豆沙饼包裹纸上有毛笔写的店名货号,字迹隽秀不俗,颇具书生气息,乃问店主,其字系何人所写,老板回答是八师教务毛世根。原来毛善力有位亲戚在衢州城内开张糕饼糖坊店,常请善力在包装纸上书写店号字样,当年无印刷条件,善力也乐于书写。包装纸上的字迹,拨动了大师的心弦,因为书法艺术也是大师的一大追求,大师出家以后,诸艺俱废,惟留书法,所以在大师的身后,书法也是其最高成就之一。因之大师立即留条约见,数日后善力由其八师同事苏州尤墨君陪同拜会了大师。一经交谈,大师方知善力年止二十有余,却素志于书法篆刻有年,大师连连嘉许,又见善力谈吐不俗,于是欣喜有加,相见恨晚。以后大师又多次约见谈佛授艺,遂结忘年之交。法师见少年善力生性明慧,其长相似有佛缘,曾数次劝其皈信佛法,然其母阻之,大师只好收善力为俗家弟子,专授书艺。大师俗家弟子中以后成大名者有漫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而书法方面则首推毛善力,大而观之,可以鼎足。

大师收善力为弟子后,即为善力起梵名曰“慈”,字“慈根”。善力因不甚了解赐名寓意,询及大师。大师乃撰写《慈说》一篇,阐述要义,一是解释此名的用意在于“应知修慈,先在戒杀”,二作偈语八句相赠,其中有句云:“慈者德之本,慈者福之基”,勉励善力“善弘其事”。《慈说》一篇凡330字,由大师亲笔写就,授予善力收藏。

1924年5月,弘一大师离开衢州赴温州庆福寺“掩室念佛”,临行,大师回祥符寺专门会同当地善友后学话别,并与八师尤墨君、关南章与善力四人合影留念。由于大师器重善力的书法,乃令其在照片上首题字,善力乃写“送弘一大师赴瓯掩室念佛临别纪念,甲子四月摄于浙衢祥符禅寺”一行,其字写在照片底版上,蝇头小楷,字作魏体,颇见功力。二十世纪初,书风得南海康有为等提倡,重碑轻帖,碑学大兴,时贤梁启超等名流亦多习魏碑,李叔同也未能负俗,毛善力从师习书亦由魏碑入。

1925年,毛善力为追随大师方便求学,毅然辞去八师教职,专程赴杭,寄宿在族祖毛云鹏之弟云鹄家,因此时弘一大师已由温州返杭。这段时期,毛善力几乎日日与大师在一起,关系甚是亲密,大师的钱财起居出入亦由善力掌领,学业也迅速长进。其间,大师将自己珍藏有年的两件纪念品授于善力保管,一件是大师早年求学日本上野美术学校、毕业时获得的奖品、大师出家后舍弃俗家万物而惟一一件带在身边的日产精美陶瓷插花小瓶,另一件是大师1918年在虎跑寺剃度时留下的一包头发,嘱咐善力好生保管,并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也”。此后两件宝物,一直由善力终生收藏。

在书艺方面,大师常常告诫善力:书法历来是文人的余事,学问是最要紧的,只有学问好了,你的书法才能脱俗而有书卷气息。为了提高爱徒的学养,大师推荐善力师从在杭国学大师的马一浮进修国学,又引荐善力拜访画家黄宣虹以通画法,问道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叶为铭及书法家周承德,以求转益多师。如此游学于多位名家门下,毛善力的学养和阅历不断得到加深,眼界为之开阔,明白了“功夫在书外”,字里功夫字外求的玄机,由此书艺得以大进。

这年夏天,弘一法师和几位在杭高僧相约同赴庐山,参加金光明法会,弘一大师出于对善力器重,又感于善力的佛缘佛相,曾劝善力同赴法会,意为增益善力的佛家因缘。善力感于事态重大而询之于母,其母深怕儿子耽于师恩而皈依佛门,未允。后来善力数度谈起此事而引以为憾。

因生计的考量,1927年,善力不得不暂离朝夕相处的恩师,由其族祖毛云鹄推介,到台州省立第六中学任美术书法及国文教师。此番重复从教,因学养和阅历的长进,善力已是轻车熟路踌蹰满志的了。

1928年,毛善力26岁。这年,未明何种考虑,善力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军,不久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师十八旅三十五团上尉文书。此时部队驻扎河南,临近洛阳龙门石窟,时常得以机会随军车去龙门石窟观摩,从追求形似,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