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嫉妒

论嫉妒

匠郢杂文2025-04-02 08:11:57
嫉妒是人类的天性。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圣经》中把“嫉妒”叫作“魔鬼之眼”,也就是罪恶的眼睛。而占星家则把它称作一颗“灾星”,就是说嫉妒的行为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触及的地方。
嫉妒是人类的天性。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
《圣经》中把“嫉妒”叫作“魔鬼之眼”,也就是罪恶的眼睛。而占星家则把它称作一颗“灾星”,就是说嫉妒的行为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触及的地方。
培根说:“人的心灵如果没有从自己的德行或者他人的邪恶中得到滋养,那么就会从折磨他人中得。他如果没有希望建立自己的德行,就通过攻击他人、败坏别人幸福的手段来安慰自己……而如果一个人专心于深入自己的事业,就没有时间去嫉妒别人了。因为嫉妒是一种蔓延的情绪,四处游荡,专找那些无所事事的人。”
一般而言,嫉妒容易产生在弱者身上,弱者、失败者往往会嫉妒比他们强的成功者,有某种缺陷并且不容易克服的人也容易嫉妒别人的健全,身世比较可怜、经受很多苦难的人也容易嫉妒别人的幸福,而人们的嫉妒强度往往与距离成反比,越近的距离越容易产生强烈的嫉妒。人们往往不会去嫉妒跟自己生活很遥远毫无关系的成功者胜利者,却常常对身边的人的一点“成功”或“胜利”眼红不已。
嫉妒还容易产生于爱情上。爱情中的嫉妒,也叫作“吃醋”。关于这个词还有一个典故。唐太宗李世民要赐给宰相房玄龄一位美女,房太太醋意大发,竟砍断那女人的手,李世民暴跳如雷,命她喝毒酒自尽,谁知房太太无惧无畏,说:“喝就喝,但我活着就不准他跟别的女人上床。”说罢一饮而尽,不过她没有死,她喝下的是醋。房太太宁愿喝毒酒也不愿丈夫抱别的女人,这种嫉妒是伟大的嫉妒,没有这种嫉妒,也就没有了爱。如果一个女人或者一个男人看到自己的爱人跟别的异性亲热竟无动于衷,那两人的感情一定大有问题。爱情中的适当嫉妒是好的,但如果过了分就会后果不堪设想,像一些因嫉妒而情杀的事情,实在让人感觉“嫉妒”力量的可怕。这些嫉妒其实已经超越了爱情的范畴,而是一种占有欲在作崇,一种自尊心受损后的疯狂表现。
的确,嫉妒可以让一个人疯狂失态,失去理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身分学识的人,当他进入嫉妒状态时,他的表现就与街坊上的泼妇没啥两样;而自古那些文化人大多名重一代,气韵高华,可是却彼此互斗不休,被嫉妒蒙蔽了心灵的智慧。
在嫉妒与被嫉妒的关系中,其实真正受苦的是嫉妒者,而非被嫉妒者。对被嫉妒的人来说,嫉妒恰好是对他的一种侧面的肯定,是另一种方式的赞扬,而且他本人可能完全不知情,并没有涉入这场战争中去。所以嫉妒者往往是自设战场,自作自受。嫉妒别人的人往往都是自己给自己带来一场心灵灾难。他将一直深陷其中,自我折磨,直到被嫉妒者出现他所期待的失败结果,而事实上,被嫉妒者从未进入过战场,自然也不存在他们想象中的那种失败。所以最终的失败者依然是嫉妒者本身。
对于嫉妒,中西方人的对待态度也不同,西方的人在思考如何消减嫉妒,而中国人却大多在思考如何躲避嫉妒。中国古代的生存智慧多讲究退守、躲避。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鲁迅更说过一句话:“在中国,有什么稍稍显得突出,就有人拿了长刀来削平它。”中国文化环境因素决定了国民的这种劣根性。所以为了防妒,聪明的人懂得装弱,装穷,装可怜,装倒霉,以免嫉妒之箭朝他射来。但尽管这样,还是防不胜防。所以我们到底还是要从源头上入手,即如何消减自己的嫉妒心。
培根说:“同情心永远是治愈嫉妒最好的良药。”
的确,当被嫉妒者突然走了霉运,嫉妒者往往会消除嫉妒而代之以一种怜悯之情了。但是如果被嫉妒者一直好运亨通,那人又如何生出同情之心来战胜嫉妒之心呢?所以说到底还是需要人去做到自我的心灵突围,以一种更高境界的悲悯情怀去看待世人,也就是一种终级的怀抱与目光。
用人类的终极目光去看,人的生命是很渺小很脆弱的,人是很可怜的一种动物,既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又不知活着到底为了啥,即使在世时拥有荣华富贵,到头来都是殊途同归,一无所有。人类是这样一群弱小的可怜的需要疼爱拯救的群体啊!这样一想,你还有什么东西不能放下?你的心灵也不再有嫉妒的容身之处了。
当你站在一个超越世俗的高度去看待他人时,你就不会有嫉妒之情,而代之而起悲悯之心了。
当人们都能互爱互怜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的文明才是真正地建立起来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