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的沦丧与生命权的缺失

医德的沦丧与生命权的缺失

姑妄言之杂文2025-04-02 11:17:12
当班医生的漠然与渎职,9月幼童的悲惨离世、丧子母亲的痛不欲生……当这一切活生生地摆在人们眼前的时候,我们除了出离愤怒、扼腕惋惜之外,更多是一种出于人类本身的思考:医德到底沦丧到了何种程度,谁来为生命权
当班医生的漠然与渎职,9月幼童的悲惨离世、丧子母亲的痛不欲生……当这一切活生生地摆在人们眼前的时候,我们除了出离愤怒、扼腕惋惜之外,更多是一种出于人类本身的思考:医德到底沦丧到了何种程度,谁来为生命权的缺失负责?

2006年6月20日,只有9个月生命史的小胡洋的妈妈和外婆抱着发烧的他来到医院的小儿科门诊,她们期许的是孩子在这些医生的救助下手到病除、恢复活力,可没想到的是,就此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了黄泉路。在经过医生们不知所谓、漫不经心的“救助后”,小胡洋非但没有药到病除,反倒在3个小时之后,告别了仅生活了9个月的人间。

当院方企图以“小孩是超生”借口给病童家属三千元了事的时候,我们不禁愕然:超生儿就没有生命权?生命权就可以如此草率的用货币来衡量?

在日复一日的目睹生命的来临与离去后,那些医生可能早可以用一种更为冷淡、漠视的态度面对这一切,但医德是容不得冷淡、生命权是容不得漠视的。那些仍穿着洁白的天使服的医者们,不妨看看你们的师祖是如何遵循与倡导医德的吧。

早在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就曾提出了:“仁爱济世、清谦正直”思想主张;陈实功的《外科正宋?医家五戒十要》关于医德的著名论断列出了:“一戒重富嫌贫、二戒行为不俭、三戒图财贪利、四戒玩忽职守、五戒轻浮虚伪。”可见,早在古时我国的医德体系已发展的相当成熟。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更有1949年10月通过的《国际医德守则》、1953年国际护士会议通过的《护士伦理学国际法》、以及一系统宣言的发布,都对医务人员道德与行为起到了积极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现在的医者不用像古时先人那样需要以身尝草药而后医人,也不用像战地医生那样冒着枪林弹雨救治生命。在社会地位日益提高、物质收益日益见涨的今天,你们到底在拿一种怎样的心态来对待你们的患者?有没有想过是否愧对于身上的一席白衣?

生命权是人的最基本权利,没有了生命,人的一切其他权利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生命至上”和“平等”是生命权刑法保护的基本原则,那么当病人的生命受到病痛威胁时、院方以孩子是“超生儿”为由企图草草了事的时候,“生命至上”原则何在?“平等”体现在哪里?

那些坐在窗明几净的高阁中、心安理得的接受着人们崇敬目光、每月揣着张数甚丰的票子、穿着白衣的医者们,时代没有给你们做白求恩的机会,不知道你们应该因此感到庆幸还是不甚遗憾。做不成英雄,麻烦也不要做让人指着鼻子骂的罪人。

在世间的每个角落,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披着白衣的狼在自己的手术刀下、白手套下践踏着人的生命权,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像胡洋一样的孩子在白色魔掌的摧残下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我们只是想说,生命权于每个人是平等的,每个生命都应该是神圣的,世人可不尽然,但至少在你们的眼里这应该是个信条。

大多数人民没指望你们研究出抗AIDS、抗癌的特效药、只希望你们甭医德沦丧的没脸看那个鲜红的十字。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