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云冈石窟
一月。冷寂。冬日的晨曦。从大同启程,坐3路公交车前往大同市西16公里武周山麓的云冈石窟。这是一趟开往煤矿途径石窟的汽车。旅游淡季,车上的乘客明显都是一些往来上下班的人,人们盲目地看着窗外与周围,熟悉的
一月。冷寂。
冬日的晨曦。
从大同启程,坐3路公交车前往大同市西16公里武周山麓的云冈石窟。这是一趟开往煤矿途径石窟的汽车。旅游淡季,车上的乘客明显都是一些往来上下班的人,人们盲目地看着窗外与周围,熟悉的似乎只是荒土与烟尘。也许在这辆车里怀着朝圣之心走近佛的只有我一人。是的,一切废墟般的土墙村庄,一切过往的车辆乃至这一方天地都笼罩在道路上过往货车的喇叭刺耳鸣叫与飞扬的煤尘之中。
到了。我下车之后走过路边零落的几个买旅游商品的摊床,从小贩木讷的眼神中可以知道这个季节来此参观的游客可谓少有了。空地变得宽敞起来,不远处能够看到人工修饰的绿地上安然坐落着一块白色巨石,上刻“云岗石窟”四字。再远处望去,连绵一段武周山的悬崖上有蜂窝一样排列的许多洞窟。几座宏伟高耸的楼阁建筑在正对山门的洞窟前檐,被称为窟檐建筑。据专家考证,云冈石窟的大窟前均有窟檐,但多数因战争或其它因素毁坏,现仅存的这个窟檐建筑为清代以后建造。找来了售票人员买票后疾步走进山门并来到这石窟面前时,脚步突然慢了,停了。这尽25米高的崖壁上蜂窝般开凿出的是人间的奇迹,人类的智慧,是信徒对佛的虔诚,是一方百姓的神往。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还有许多小型洞窟。共计1100多龛,大小造像51000多躯。据载北魏开凿石窟从公元460年开始,至524年结束,约有70年的开凿历史。从洞窟的形制和雕刻艺术,有关专家将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第1、2窟至第13窟大致以云冈石窟中期为主,成窟的年代约公元465年至494年之间。由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夕开凿,人们习惯将这些石窟称为“孝文石窟”。沿着石板甬道漫步走到东边第一窟前驻足观看。第1、2窟是一组塔庙式双窟,开凿洞窟时在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但此时看到的除了窟内朦胧如佛形的残败石壁外,似乎看不出任何风貌。土黄的崖壁映衬着零落枯朽的草枝,冬季的冷风吹来不远处几声鸟的鸣叫。再仰天望去,竟突然发现这里的天空是蓝的,这圣洁的蓝只有在这一片连绵的悬崖上之上显现,冬日的阳光也在尽情的普照。似乎只有这里宁静与安详的“腾神净土”才有权享受这自然或是上天的赐予。小心的走进洞窟内,光线从洞窟射进来都变成了黄白相间的金色,让你刺眼不敢凝望。数不清的尘埃有如无数的生灵在光柱间飞舞游荡,让你会忽然感觉到这里的一丝动感。我用心的观察着,更应该说是寻觅,寻觅佛的踪影,寻觅佛的神形。洞窟内的崖壁之上还能够隐约看到雕琢的痕迹,甚至会发现彩绘的斑痕。这些就足以构成冥想的条件了,那是当年的恢宏壮丽,是五彩纷呈,是香云缭绕,是经乐齐鸣,是众生的膜拜,还有的便是那释迦佛的拈花一笑……
清冷。
宁静。
冬日的阳光。
走在中部和西部的甬道上,又多了几个游人。有的忙于拍照留影后,赶集似的匆匆前行。有的便大叫几声,似乎非要打破这里的宁静,以显示自己的出现与存在。我沿着洞窟的编号前行,那一尊尊高达的神形,如天降般出现在眼前。坐像、站像、卧像;世尊、菩萨、罗汉;飞天、瑞鸟、神兽;花卉、仙草、林木;歌舞、乐器、服饰;金柱、玉局、藻井……内心的惊叹已不足挂齿,崇仰的目光更不敢与佛凝视。宏伟、气魄、辉煌、壮观、富丽、华贵……什么样的语言能够形容出这历经1540年的人间风雨而硕立至今的那种坚强、博爱与宽容的佛国神界!一尊尊高则有17米,小则如指长的佛像依然在脸上保留着那独有的静谧与安详。他们吟咏传告的不仅仅是博大精深的佛法,也有尘世间的苦乐与沧桑。跪伏或站立于佛的脚下,你会突然感觉到,其实你就是那些渺小的尘埃,游历于他的左右。只是不知道我们世间的尘埃能够有多少皈依于他的脚下继续创造人间的安静,享受人间的真快乐;还是继续肆无忌惮的飞舞游耍,玷污、辱没他的圣洁之躯……
时光流逝。回顾人间的历史似乎都全部浓缩在这一片崖壁之上。破坏、损毁、风化;保护、修缮、建造,这有如佛说的因果轮回一样,在这千年崖壁之上存留的不是圣佛的兴亡,而是人类推动历史的沉重脚步。在这千年崖壁之上消失、风化掉的是雕琢的风貌,但永存的是我们对人类历史与人类进步发展的反思。释迦佛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其解释是:人顶天立地于宇宙之中。唯我独尊的“我”指的是“人”。人就是自己的主宰,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站在这云冈石窟面前,是否能够想到,我们能主宰的真的是整个自然世界还是如佛所说去主宰我们自己人类的未来与命运……
热闹。
喧嚣。
冬日的下午。
回到大同……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