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湖越台名士乡
这一程不只有山有水,有诗有歌,更是在与有血有肉的一位位名士同行、对话。思想与思想碰撞,灵魂与灵魂接触,情感与情感共鸣。呼吸着历史的风云变幻,涵泳着文化的蕴藉风流,你发现自己原来被世事浮华粗糙了的心灵开
这一程不只有山有水,有诗有歌,更是在与有血有肉的一位位名士同行、对话。思想与思想碰撞,灵魂与灵魂接触,情感与情感共鸣。呼吸着历史的风云变幻,涵泳着文化的蕴藉风流,你发现自己原来被世事浮华粗糙了的心灵开始细腻、丰富,被蜗角虚名蝇头微利逼仄了的胸怀开始深厚,甚至博大。越中名士苑的入口处为人字形通道,建筑风格颇具特色,五根线条分明的石柱托起三个等边三角形,中间雕刻着源于河姆渡出土的远古越族人行于波涛的图案。正下方一个四方抹角的石柱上面,放置连株斗和古朴的曲线石拱,整个设计寓意山、水、人的和谐统一,象征绍兴的人杰地灵,让人遐想联翩。而毛泽东一首“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的绝句,恰到好处地揭示了越中名士苑的文化底蕴。
在历史中远去的身影渐渐清晰,在现实中淡漠的记忆开始苏醒。
在越中名士苑的中心“日月同辉台”,空心的治水英雄大禹塑像喻示了大禹没有私心,虚怀若谷,我们从四周二十只“禹步”中看到他公而忘私,不辞劳苦的辛勤;从夏铸九鼎石柱与池中的新月形图案中感受到大禹精神与日月同辉,光芒永放。于是,到大禹陵时,终于读懂了大禹“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的华夏赤子心怀;大禹精神正从远古向我们走来,颠簸的历史留给华夏子孙艰苦创业生生不息的遗产;
有时深挚热诚如一泓鉴湖的碧波。名士苑西部石壁下的水池中浮着马臻、汤绍恩、戴琥绍兴“治水三青天”的塑像,马臻像旁的“功也鉴湖,泪也鉴湖”八个字不仅是对马臻千古奇功和千古奇冤的总结,也暗含了鉴湖是绍兴的兴衰所系。伫立在鉴湖的太守岛上,遥想真东汉马臻太守一心为民,却惨遭冤狱,但傲骨忠魂,终究能够被绍兴的乡亲齐心密运,得以归葬山阴,一泓鉴湖里蕴蓄着绍兴乡亲的多少深情!
有时婉约低吟如剪烛西窗的喁喁细语。你站在放翁桥上,身后,是二十一世纪的滚滚红尘,尘嚣黯淡,褪色如幻影;面前,是数百年前惊鸿一瞥的交错,越来越清晰地映现于仰视的这块题匾——沈氏园。不要问。不要去惊动。春色如旧。梅花依旧香如故。桃花依旧笑春风。无情最是宫墙柳,丝丝垂碧,牵挂不断如前尘旧事。问梅槛是锦书难托的一声询问,流露着咖啡色的沉重;是人远天涯近的一声长叹,倾诉着更声夜重的怅恨。问梅香是否依旧?问妹妹是否依然?孤鹤轩是一生寥落的心情写照,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痛,风雨飘摇人生沉浮的落寞……他终究无法跨越,礼教是槛,葬送了两情相悦;爱情是槛,让你走到天涯,心也羁留在沈园的旧池台。在这中国第一爱情名园里,你似乎读懂了中国式的悲剧爱情。
有时激昂长啸如峥嵘岁月的风雨夜鸣。我们看到“鉴湖三杰”伫立在名士苑的入口处,秋瑾站得稍高一些,徐锡麟、陶成章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并肩而立,那些风雨同舟并肩作战的日子如疾风一样掠过湖面。当你仰望秋瑾故居中何香凝女士的题词,当你瞻仰着秋瑾的绝笔诗,当你看到堂前“英雄尚毅力,志士多苦心”的条幅对联,当你看到古轩亭口秋瑾就义的塑像,你也许才真正能够体会到为了家国天下甘洒碧血的心情,读懂了近代激越的革命风云。
在越中名士苑那块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浮雕前,在鲁镇和鲁迅故里的“民族魂”塑像前,你看到了先生冷峻的面容、感到了忧忡为国痛断肠的火热的心。那荷戟独彷徨的瘦小身影从绍兴故乡向我们走来,走入民族的群里,越来越高大,你似乎读懂了先生弃医从文、“我以我血荐轩辕”、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民族魂。
生在绍兴当是一种骄傲,绍兴也应为自己的热血儿女而自豪。人杰地灵,绍兴确当之无愧。绍兴不仅生长才子,而且生长“民族精魂”,这更是绍兴人世代的骄傲与自豪,此时,才终于读懂了周恩来总理手书的那声庄严宣告:“我是绍兴人!”
2007年10月3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