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印象之九:日喀则·班禅大师·扎什伦布寺

西藏印象之九:日喀则·班禅大师·扎什伦布寺

弃繻生散文2025-05-01 08:35:57
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区。据相关资料介绍,扎什伦布寺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庙,同时也是藏区黄教四大寺院之一。该寺为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徒弟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于1447年兴建,后经历代班禅不断修改
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区。
据相关资料介绍,扎什伦布寺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庙,同时也是藏区黄教四大寺院之一。该寺为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徒弟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于1447年兴建,后经历代班禅不断修改、扩建,遂有今日规模。寺内主体建筑有措钦大殿、五世至九世班禅灵塔祀殿、十世班禅金制灵塔祀殿等。
此外,寺内还有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于1914年开始,历时四年左右,用紫铜32万多斤,及大量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等装饰修造的世界最大镀金强巴铜佛像。
扎什伦布寺各僧院墙上均嬗幸匀宋锎俏鞯谋诨渖氏恃薅崮浚帽氏改骞ふ哂泻芨叩睦芳耙帐跫壑怠?
该寺占地面积近七十万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什伦布寺的山门依然并不引人注目。
进得山门,眼前便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庞大建筑群。远远望去,白墙、红宫、金顶鳞次栉比,巍峨壮观。扎什伦布寺背负的山峰,则犹如一个巨大的尼玛堆,数不清的风马旗顺着山势系在一条条绳索上,在高高的山岗上迎风飞舞。
据导游讲,扎什伦布寺也分为冬宫和夏宫,冬宫和夏宫都是班禅大师生活起居的地方。五世班禅、六世至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以及十世班禅的肉身灵塔,则安葬在冬宫。
今天我们主要游览了冬宫。

走在扎什伦布寺里,我觉得自己的心情很放松,很自然,甚至很有一种在古园林、或古村落中欣赏和漫步的那种亲切感。我在扎什伦布寺丝毫没有那种神圣、庄严般的压抑,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走过扎什伦布寺内的广场,转过几幢高高低低的白色僧房,沿着一条渐渐升高的路前行,时间不大,透过几株盘根错节古柳树的遮掩,两座既高大又漂亮的白塔,便赫然耸立在我们面前。
白塔高约二十几米,圆形的金色塔顶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据说,这两座白塔是十世班禅大师为祈求民族和谐与世界和平,完全由自己斥资建造的。
白塔的基座很大,在塔基的另一侧还立有一排高大的转经筒。围绕白塔转经、磕长头的人很多,他们当中既有出于对大师缅怀与热爱的游客,更多的则是信教的喇嘛和当地的藏族同胞。
围绕白塔转一圈大约需要十分钟左右,我跟随在转经人群后面,常见他们每转完一圈,便在塔基放上一颗小石子。我开始还觉得很奇怪,后来终于还是明白了,这些小石子,显然是转经人为计算转经次数有意留下来的。

扎什伦布寺的规模很大,初次到这里来的人,很难搞清楚它的整体结构和布局,能说清楚某一座建筑物的功能与具体位置,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当然,我也毫不例外。时至今日,我也没搞清楚扎什伦布寺那几座主要大殿的名称是什么,你说这不是件很令人遗憾的事情吗?
不过,我认为一些事情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总体上看,我觉得扎什伦布寺的整体结构,还是由若干个大大小小的院落组成,其核心便是那几座红墙高大、金顶辉煌的宫殿式建筑。
我们在扎什伦布寺游览过程中,常常要经过一条或长或短的小巷,也就是我们北方人所说的胡同,而那些巍峨的殿宇大门,往往就开在小巷中的一侧。
胡同给人的感觉真好。我们现在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已经很难再找到小时候走在胡同里的那种感觉了。
走在胡同里的感觉真好,窄窄的还带有些许崎岖和深邃,沿着胡同走下去,长长的胡同前面是一道狭长的蔚蓝色的天空。
扎什伦布寺内一幢幢高低错落的建筑,造就和孕育了那些梦一样、诗一般的胡同。沿着那条高低不平的小路,走进窄窄的胡同,透过胡同中那些斑驳陆离的墙体、半遮半掩咿呀作响的门扇,还有头上随风摆动着的早已有些腿色旧窗幔,我们很容易在这饱经风雨的胡同里,找到久远的历史痕迹,感受到岁月的沧桑。
在扎什伦布寺红墙金顶的建筑当中,有一座是十世班禅大师的肉身灵塔殿。安葬大师肉身的灵塔被装饰得金碧辉煌,高大的灵塔上悬挂着大师的相片,照片上的大师慈眉善目,面含微笑地注视着供案前朝拜的僧众与来来往往的游人。
在朝拜班禅大师灵塔的过程中,导游悄悄告诉我们,大师的肉身被保存在灵塔内,与大师等身的另一尊坐像,则供奉在灵塔的另一侧。我们怀着对班禅大师的敬仰与热爱,跟随导游一起来到灵塔的背面,虔诚地向我们衷心爱戴的班禅大师坐像致敬。
据导游介绍,十世班禅大师的灵塔是历代班禅灵塔中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装饰也最豪华的一座。由此可见班禅大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护国利民”四个字,是我们党中央前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扎什伦布寺题写的匾额。但具体悬挂在哪座大殿入口的上方,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我们在扎什伦布寺中走进的最后一座宫殿式建筑,是六世至九世班禅的灵塔殿。据说,在很早以前,由于历史上的一些原因,六世至九世班禅的遗骨及其他相关物品,大多散失在民间。“文革”以后,在党和国家以及十世班禅大师的积极努力下,六世至九世班禅的灵骨被陆续寻回,最后由国家出巨资,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六世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走出寺外,小路两旁依然还是那些高低错落方方正正白颜色的房子,一只只窗幔在风中飘动,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每一个窗台上,一盆盆绽放着五彩缤纷绚丽的花朵,在悄无声息地点缀着明净湛蓝的天空。
此时,我们已经完全没有了游览寺庙和朝拜神佛的感觉,仿佛自己正行走在一个温馨的充满藏域风情的古老村落中,我的心是沉静的,我的情感是真诚的。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在用心触摸和感受一段厚重的文化,是在用自己的真诚走在沉甸甸的历史中。

回来后,有人让我将扎什伦布寺与布达拉宫作一下比较。不客气地说,从外观上看,扎什伦布寺远不如布达拉宫宏伟壮观。我觉得扎什伦布寺更像是一座寺庙,一座地域风格与民族特点都十分明显、充满人性和亲和力的寺庙建筑。布达拉宫则更像是一座宫殿,一座威严、神圣、让人心存敬畏与崇拜的宫殿。
除此之外,扎什伦布寺在管理上,与布达拉宫相比,也有一段距离。扎什伦布寺的管理比较粗放,给人好像几乎是没人管理的感觉。仅就不允许在寺庙中摄像或照相而言,摄像或照相在布达拉宫简直不可想象,但在扎什伦布寺就很容易做得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