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

鸾续杂文2025-05-14 14:42:50
威尼斯电影节的尘烟未尽,李安头上的光环锃亮如星,而《色戒》终于在期待中降临。虽然31日在上海的才是真正的首映,赶到上海去看的毕竟是少数。影院门口出现了少有的热闹。爱看电影是大学时落下的毛病,几十年下来
威尼斯电影节的尘烟未尽,李安头上的光环锃亮如星,而《色戒》终于在期待中降临。虽然31日在上海的才是真正的首映,赶到上海去看的毕竟是少数。影院门口出现了少有的热闹。爱看电影是大学时落下的毛病,几十年下来,还是热情不改,中午就赶去买了票。
在此之前,我已阅读过张爱玲原著不下四遍,另有许多相关文字,并且,还写了一篇没有看过电影的影评,把买电影票的钱挣了回来。因为情节早已知晓,所以重点放在了导演身上。李安,这个有着驯鹿般和煦的大眼睛的男人,为了忠于原著,你猜他做了什么吗?易送给王佳芝的六克拉钻石是真的,由一家宝石公司借出。王的LV行李箱,是三十年代LV公司的出品。易的办公桌,桌上的笔筒、镇纸,身后的钟馗画像,街上的黄包车的式样,还有那辆电车,车牌的样子和尺寸,……全是三十年代的旧物,甚至连那条马路上的法国梧桐,也是新栽的,因为在三十年代,那条路上,就是这个品种的梧桐。还有,为了让梁朝伟符合张爱玲小说中的“鼠相”,居然让他减肥9公斤。一个人成功并不只是运气好啊,李安有大师的品性。
《孟子·告子》中,告子曰:“食色,性也”(注意:这可不是孔子说的哦)。世界是男人和女人的世界,在传统观念中,色更多的是指女色,女子的华装丽服,胭脂口红,烟视媚行,包括糯甜的声音统统是展示色的道具,或者说都在有意无意间附着了色的灵魂。女色,在千百年来,成了一种特殊的消费品。随着时代的进步,一切都在悄然变化。全中国第一个大胆出位,喊出要“消费男色”的人,我认为不是武则天,而应该是洪晃,因为她不是女皇而是平凡女子。这位出身高贵,才华横溢,见多识广的红门痞女也许是因为经历了人所不知的疼痛吧。
因为看完电影后很难入睡,又在网上找各种影评来看,有幸看到龙应台的《我看色戒》,这应当是所有相关文字中最精彩的一篇。她不仅专程采访了李安,还把事件发生的三十年代末期的时代背景交代得十分清楚,细致到对于香港大学陆佑堂之名称来历的介绍。最欣赏她里面的一句话:“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就权力的掌控而言,易先生是‘猎人’,王佳芝是‘猎物’;就肉体的释放而言,王佳芝可能是‘猎人’,易先生是‘猎物’。”而对于李安极端的认真和细致,她认为,李安不仅在拍一部电影,也是在对历史作一次力所能及的抢救。
谁都知道,王佳芝是张爱玲和郑苹如的纠缠揉杂,而易先生则是胡兰成和丁默邨的综合,对于世人来说,胡兰成是张爱玲生命中难以洗涮的污点,而对于张爱玲自己来说,那是她人生中最璀灿珍贵的明珠。《色戒》,除了它在特定历史情况下无法剔除的政治色彩,也通过“色”这一人类本能释放了一个人性的温暖空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