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

过大年

忠和散文2025-04-30 18:43:04
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每年到了北风吹起,雪花飘落的时候我就会跑到妈妈身边,踮起脚尖,抬着头,伸出小手让妈妈抱起来:妈妈,妈妈,快过年了吧?不知要问多少次,年还是不肯到来。偶尔听到零星的鞭炮声,我就会高
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每年到了北风吹起,雪花飘落的时候我就会跑到妈妈身边,踮起脚尖,抬着头,伸出小手让妈妈抱起来:妈妈,妈妈,快过年了吧?不知要问多少次,年还是不肯到来。偶尔听到零星的鞭炮声,我就会高兴地跑到院子了,呼扇着小鼻子,寻找着那似有似无的火药味,那可是年的气息。
等到过了腊月二十五,爸爸会买回来好多肉,还有鸡和鱼。这时候我就知道,真的快过年了。吃过午饭,妈妈和爸爸便开始忙碌起来,把肉切成小块,把鸡和鱼掏干净肚子,洗干净,然后烧起干柴,炖了起来。欢腾的火苗贪婪的舔着锅底,不一会儿,屋子里开始弥漫起诱人的香味。我高兴地在烧得热乎乎的炕头上蹦呀跳呀,连晚饭都不吃了,就等着吃肉呢!可是这锅肉要炖的时间却如此漫长。终于,我支持不住了,躺在热炕头上沉沉睡去。睡梦里还在大口大口的啃骨头呢!也不知道流了多少口水。忽然,一股浓郁的香气钻入鼻孔,越来越浓,睁眼一看,原来是妈妈正拿着一根热腾腾的排骨放在我鼻子边上让我闻呢!我一口咬住排骨,三口两口吃个干净,这才满意的睡去。
接下来的日子,天天有肉吃,还有鸡,还有鱼!
一晃就到了年三十,吃完早饭,第一件事就是贴春联。妈妈说春联一贴,要账的人就不可以进门了。
年三十的傍晚,家族所有的男丁都要去祖坟燎星。过年了,要过几天舒服日子,人们忘不了自己的祖先和去世的亲人,就到坟上请他们回家过年,让他们保佑来年五谷丰登,人口平安,这就是燎星,燎星的目的是请家亲。人们就是用这样一个简单朴素的方法,寄托着自己对去世亲人的哀思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天,每家都要割一小张红纸,上面写上“天地家宅六神之神位”贴在自家外窗台上,算是给老祖宗们临时安一个家,这就是家亲牌位。下午四点左右,族人集合一下,带上鞭炮和杆草(谷的秸秆),就去村北的祖坟。一路上,朔风吹寒,看着天边升起的点点烟火,望着田野里无垠的白雪,听着脚下积雪咯吱咯吱的声响,颇有人在画中行的韵味。
到了坟上,人们燃起杆草就开始放鞭炮,多是二踢脚。放上一阵,快要走的时候,就放三叔自制的大雷子(超大的鞭炮,装药很多)了。人们都要跑出三十米开外,然后猫下腰,我们小孩子还要捂上耳朵。随着一声巨响冲天,一股浓烟腾空而起,炸起的土块哗哗的落在身边。在这样的紧张和刺激中,燎星的兴致也仿佛随着滚滚浓烟直上云霄。大家纷纷赞叹:这个大雷子响,比去年的还响,都赶上小炮弹了!一位本家爷爷更是感慨:闹日本鬼子的时候,你们太爷爷怕鬼子埋伏来抓他,燎星总要等到很晚很晚才来,等摸到坟边上,扔两颗手榴弹就走。那时候的光景,恐怕就是这个样子。小时候,我不知道族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放大雷子,现在想起来,也许是为了纪念我的那位太爷爷吧!
回到家中,就算是把家亲请到家了。此后,每天的饺子、饭食都要先上供给家亲吃。上供的东西只是在牌位前放一小会,还是要拿来吃掉的。妈妈总是让我吃,说吃了供享身体壮,运气好。于是吃供享就成了我每天必修的功课。
三十晚上是不可以早早睡觉的,要熬百岁。一家人围在热炕头上,说说笑笑,打打扑克。那时候还没有电视可看,更不知道春晚为何物。我们吃着瓜子、花生,笑语欢颜,直到零点辞旧迎新的鞭炮隆隆响起,这才跑出去点燃早已经准备好的一挂鞭炮,然后再去睡觉,这时候已经是大年初一啦。
天还没亮呢,就被外面的鞭炮声吵醒了。于是兴高采烈的从被窝里跳起来,穿上妈妈早就准备好的新衣服,匆匆洗完脸。妈妈早已经把热腾腾的饺子端上了饭桌。给爸爸妈妈磕个头拜年,就赶紧吃饺子,初一的饺子真香!吃完饺子,就跟爸爸一起出去拜年。拜年是成群结伙去的,以家族为单位,主力是本家族的壮年男子,若有新结婚的新娘子,也要跟着去。本村所有的长辈和亲戚都要拜到。不是见到谁都要磕头,关系远一些的,就是过去看看。大人们在前面走,我们小孩子跟在后面,不停的放着小鞭炮,互相打闹着,嬉戏着。在街上,经常要遇到同是拜年的其他家族的人群,大人们互相说着拜年的吉祥话,或是开些玩笑。人们一个个喜气洋洋,满街都是欢声笑语。
从初二开始就要出村拜年了。初二去姥姥家,初三去姑奶家,初四去舅爷家,初五不出门,说是要“破五”。
我最盼望去姥姥家。早晨,吃过早饭,早早出门,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颠簸八里多路才能到姥姥家。来到姥姥家村口,姥爷正站在那里等我们呢。看见我们来了,赶紧把我从自行车上抱下来,搂在怀里,亲个不停,亲完了还要用胡子扎扎。这时的我,则缩在姥爷的皮大衣里,暖着快冻麻的手脚,无比的幸福。来到姥爷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姥姥姥爷拜年。看着我像模像样的趴在地上磕头的样子,姥爷笑得别提多开心啦!
姥爷家的饭最好吃。中午,除了吃饺子,还有鱼、肘子和几个炒菜。姥爷和爸爸他们喝酒,我就吃个够。最爱吃姥爷做的鸡肉丸子,酥软、筋道,现在想起来都满口余香。
初六开始就不出去拜年了,因为该拜的都拜了。也许和爸爸一起出去走亲戚,去哪里就不确定了。然后就是玩,一直玩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那时的玩不像现在这样的孩子那样丰富多彩,无非是满街跑,家家串,可是那时候却玩得非常高兴,非常开心。都说美在于发现,看来快乐也在于发现,拥有一双开心眼,看到哪里都是快乐。
元宵节晚上,吃完元宵就去和小朋友们赛灯。我有一盏爸爸亲手做的玻璃灯笼,能点起一整根蜡烛。小朋友们打来的都是新买来的纸灯笼,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却只有我的灯笼最亮。他们喜欢我的玻璃灯笼,我喜欢他们的纸灯笼,于是大家就换着玩。大街上,远远望去,几盏朦胧的灯光凑在一起,后来是十几盏,几十盏……越来越多,远远看去,宛若漫天飞舞的萤火虫。我们兴奋地叫着,闹着,到处播洒着幸福和快乐。
正月十六傍晚要送家亲,就是把年三十请来的老祖宗们送回去。这天傍晚,早早煮上几个饺子上供,然后在自己家门口点起一堆火,把那张红纸写的牌位烧掉,这就把家亲送走了。家里男女老少都要围在火堆边烤一烤,叫烤百病。妈妈说烤完百病,一年都不会得病。我最不爱烤百病,因为烤完百病,年就算过完了。
日子平淡如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