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天下第一奇山

罩裙散文2025-07-29 20:34:43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就要去梦中的黄山了,心里十分期盼。从南京城西出来,不几十公里,汽车就驶上了安徽大地。夜色中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分外的明亮,在清冽的寒露中显得那么高远、皎洁。不觉离家已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就要去梦中的黄山了,心里十分期盼。从南京城西出来,不几十公里,汽车就驶上了安徽大地。
夜色中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分外的明亮,在清冽的寒露中显得那么高远、皎洁。不觉离家已有四五日了,常言道月是故乡明,可在我眼里他乡的月儿也是那样的明亮和多情,它就那样执着地陪着我们一路前行。跟着旅行团队东跑西跑了一天,本来都有些疲倦,一些人已经睡着了,我却睡意全无,脑袋特别的清醒。
马上进入泾县了,导游告诉我们。泾县是宣纸之乡,但它在中国历史上引人注目可能不是因为他的宣纸,而是因为一九四一年一月国民党在此制造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遭人唾弃的国民党他们在抗日战场节节败退,可以不放一枪一炮就使东三省沦陷,后来上海失守、南京失守等更是让中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当抗日形势一旦好转,他们却破坏国共合作公然制造事变,屠杀我新四军数千同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再次证明了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气温在不断的下降,夜渐渐深了。汽车在颠簸中渐渐地逼近我们的目的地黄山市。
黄山市原名徽州,1987年为更好地以黄山为中心,发展皖南旅游经济,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更名为黄山市。据说许多黄山人并不太赞成更名,他们认为徽州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更高,如徽州医学、徽州画派、徽派建筑、徽剧、徽菜以及徽州的文房四宝都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我非常理解他们对“徽州”的深厚感情。想当初更名肯定也是众说纷纭,不过最终决策权还是在政府官员手里,见仁见智也就看他们的水准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了床,愉快地做着上山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听说黄山上昨天下雪了,大家都有些担心山上会不会特别冷,还特别准备了耳套、帽子等防寒用品。
等到出发时,但见初日喷薄,天朗气清。我们心情大好,一路欢声笑语,奔赴黄山。
黄山古称黟山,相传轩黄帝曾在此采芝炼丹,沐浴汤泉,得道乘龙飞天。唐明皇李隆基崇信此说,于天宝元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敕改黟山为黄山。后一直沿用至今。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黄山一游再游,发出了“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千年一叹”。
游黄山有南、北、东、西四条线路,我们选择的是从东路上山。汽车一直把我们载到云谷寺,在这里我们换乘揽车上行去白鹅岭。揽车掠过美丽的山林后,渐渐升高,黄山的山峦也就呈现在了我们眼前。雄强秀丽、千奇百怪的山石、挺拔虬生的树木令人震撼,叹为观止。
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温泉我们是无暇光顾了,在半天的浏览中我们重点去了光明顶、莲花峰和玉屏峰。一路欣赏黄山美景。
光明顶是黄山的第二高峰,海拔一千八百六十米,峰顶平坦高旷,日光照射长久,故名光明顶。这里是黄山前山和后山的交汇点,前山雄伟,后山秀丽。光明顶也是南北分水岭,北面的水流入长江,南面的水注入钱塘江和千岛湖。这里是登高远眺黄山全景的最好去处,置身顶上,可以东观莲花、玉屏峰,南望鳌鱼等景,西眺西海幽境,北看狮林、始信诸峰。我们在峰顶迎着朝阳挥手留影,这里与莲花峰合影是最好不过的地方了。站在群山万壑之间,顿觉大自然造化之神奇魅力,感慨人在宇宙世界之渺小,任凭你官职在高,财力再雄厚,百年之后终将化为尘埃,伟大的人也许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凡夫俗子呢,即使把名字刻入石头,也休想不朽。
莲花峰位于黄山中心,是黄山最高峰,海拔一千八百六十四米,因其主峰高突,旁边众峰簇拥,特别是在日出和日落的阳光反射之下,宛如一朵初开的金色莲花,故名莲花峰。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有诗形容其瑰丽险峻:“海风吹北练,百里涌青莲,壁立不知吹,崔嵬势接天。”登上峰顶,如置身云霄,云天一色,江河一线,俱在远眺之中。我这人生性胆小,爬百步云梯时,已吓得双腿发抖,战战兢兢,身体几乎是贴着山道走走歇歇地才爬了上去,哪还敢去看什么周围下面的风景。爬上百步云梯,走到平缓点的地方,往上一看,高处磴道已经封闭了。导游讲,二OO五年就封了,主要是主要上面那一段太危险了。我不禁长出了一口气,即使不封,我也只有望峰兴叹了。这样倒也好,所有游客都只能仰止峰前,也还可以进一步保留黄山的神秘感。后来回家查了资料方知宋吴龙翰一行数人在公元一二六八年游黄山,就登临了莲花峰顶,他在游记写道:“屃屃登高,餐胡麻饭,掬泉饮之,不火者三日。从者皆无人色,卒不能从。予三人愈清狂,上丹霞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在当时登山磴道都没有的情况下,这些文人雅士的探险勇气简直十分吓人。不过后来居然又发现明末清初金陵秦淮河著名歌妓董小婉十八岁时和爱人文学家冒襄等人就步行登上过黄山,真是让老少爷们汗颜了。
接下来我们去游玉屏峰。玉屏峰海拔一千七百一十六米,介于天都峰和莲花峰之间。峰壁如玉雕屏障。峰顶巨石如仰卧之巨佛,浑然天成。玉屏之上镌刻有“天上玉屏”、“宇宙大观”、“岱宗逊色”、“群峭摩天”等历代文人题刻,书法精湛,点缀自然。最上面是“江山如此多娇”,出自毛主席诗词手迹。黄山上最著名的迎客松就生长在玉屏峰东侧文殊洞磴道旁,树龄有一千多年,高十多米,胸径达五、六十公分,虽然海拔高度达一千六百八十六米的,但却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彬彬有礼伸出热情的双手,欢迎着海内外的宾客。当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时,安徽省组织芜湖铁画艺人制作了一幅巨型铁画“迎客松”准备安装在安徽厅,被周总理一眼看中,指示安装在接见厅,让它作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一九七二年毗邻玉屏峰的天都峰不慎失火,火情传到北京后,周总理十分关心迎客松的安危,特别指示一定要千方百计保住迎客松。因为迎客松,来玉屏峰的人特别多,想要在迎客松跟前留影得排长队慢慢等候。在玉屏峰前文殊台上,还有四株古松,亭亭玉立,姿态奇丽,似长年累月地陪伴游人观景,故名陪客松。在玉屏的侧道旁,还有一株送客松,奇枝虬干苍劲,侧伸一枝,作揖送状,甚是可爱。
在玉屏峰可近观黄山第三大峰天都峰。天都峰海拔一千八百一十米,拔地摩天,险峭雄奇。古人因其高险难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