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里是不是有惺惺相惜呢?
今夜的月更甚于昨,天蓝澄澄的,与白天似的,云层岚迭嶂,不同的是云缝里嵌着星。就是这样的夜晚,引无数诗人词人感怀!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彩云依旧,明月依旧,只是人生不再!我们的文化里,关于月亮的诗句不
今夜的月更甚于昨,天蓝澄澄的,与白天似的,云层岚迭嶂,不同的是云缝里嵌着星。就是这样的夜晚,引无数诗人词人感怀!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彩云依旧,明月依旧,只是人生不再!
我们的文化里,关于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但我脑海里首先蹦出的总是曹操的《短歌行》,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可能与我的成长有关吧。
我小时候,没有电视电脑,能有一部收音机就不错了,这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的。那时候就连书店也没有几个,唯一的新华书店坐落在市中心,新华书店里有书,但我买不起。我唯一的喜好是街边的小人书摊。那时候街边到处是摆小人书的摊,摊上最多的就是《三国演义》了,最初对三国的认识就是来源于小人书,因为图画才对文字感兴趣,毕竟图书还是有删减,文字才是正版。于是想方设法借书看,借到后如饥似渴的读《三国演义》,后来有条件了就卖了一本《三国演义》。一部《三国演义》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最开始走马观花,后来连细节都注意了。《三国演义》是主旨是尊刘贬草的,正如莎士比亚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的思想是自己的,不会被作者所左右,我读《三国演义》读出了对曹操的崇拜。
有一次我和小孩在讨论气场问题时,扯着扯着就扯进了历史人物里,小孩说曹操一定长得很丑,没有气场,戏台上就是这样的。
我说错了,曹操很有气场,我举了个例子,将来一个捉刀人的典故:曹操在会见匈奴的使者时,为了显示他的威武形象,临时决定让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装成他去接见匈奴的使者,自己则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床头。会见完毕就命间谍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可见曹操的形象是很不错的,即便站在旁边,气场也足以震慑对方。
我们的历史长河里,历代君王领袖能配得上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只有曹操和毛泽东!李煜词写得空前绝后,可惜都是亡国之叹,赵匡义打来了,他只会抱着爱妃跳井。
俗话说:站得多高看得多远。诗也是这样,诗的意境其实与人的意境有关,柳永沉湎与烟花柳巷,所以他写出:为伊消得人憔悴;姜夔儿女情长,所以他写出:小红歌唱我吹箫;李白斗酒诗百篇,所以他写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曹操胸怀天下,所以才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毛泽东豪情壮志,所以才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很有意思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里点评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更是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而没有提到魏武,应该是有意回避吧。
千年以后两个历史里很优秀的领袖在北戴河有了一次碰撞。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在北戴河留下历史名篇《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九五四年夏,毛泽东侧在北戴河写下浪淘沙: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一次毛泽东没有回避魏武,而是很谦逊的称:东临碣石有遗篇。我猜想:文字里是不是有惺惺相惜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